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非遗保护

红头巾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19-02-08

打印 转发至:

“红头巾”是侨居新加坡的三水妇女的代称。

北江河畔的三水区,过去水灾成患,土地瘦瘠,人民生活苦不堪言。为寻求一条生路,不少人离家别井,飘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。许多三水地区的妇女只身远赴新加坡,做建筑工地的帮工,他们多是露天作业,爬上爬下,工作既苦又累。初时,她们都戴着从家乡捎来的竹帽遮太阳,但干起活来十分不便,加上工地上尘土飞扬,汗水夹着灰沙流到眼睛里,痛得睁不开眼。她们共同商量,决定改用既可遮太阳,又可作汗巾的头巾代替竹帽,并决定用家乡人人喜爱,象征如意吉祥的大红布料做头巾,带上红头巾,不但轻便实用,还作为三水乡里的标识,大家互相照应。于是,流落在新加坡做建筑工人的三水妇女,全部戴上了红头巾。消息传开,不从事建筑业的三水妇女全都戴上一条红头巾。只要一见到红头巾,就自然有“他乡遇故知”的亲切感,久而久之,“红头巾”就成了侨居新加坡的三水妇女的标志,并形成习俗。于是,人们便干脆称她们为“红头巾”。

据调查了解到,在新加坡的三水人最多时达到6万多人。199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时还有9千多人在当地从事着各种体力劳动;但红头巾已经日渐稀少。时至今日,三水仅剩下1位“红头巾”。

如今,时过境迁,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,以前饱经风霜的“红头巾”不必再为微薄的工钱而背井离乡忍受炼狱之苦。她们可以选择重返桑梓,享受国家优良的福利待遇。中华民族复兴的同时也正是“红头巾”逐渐消失的过程,伴随着最后一批“红头巾”的老去,新的建筑工地已不再需要红头巾这一特殊的历史产物。新加坡报刊撰文高度评价“红头巾”对新加坡建设的卓越贡献。1986年,新加坡举办《红头巾生活照展览》;新加坡广播电视局录播26集电视连续剧《红头巾》。新加坡政府为了使“红头巾”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载史册,在博物馆塑造了一尊“红头巾”蜡像,使三水妇女精神流芳百世,激励后人。“红头巾”这段充满苦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历史已渐渐远去;但它在历史长空中划过的美丽瞬间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