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非遗保护

八音锣鼓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18-02-07

打印 转发至:

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合奏的名称,根据制作材料的性能及发音原理,分为金、石、竹、匏、土、草、木等八类。八音锣鼓主要有三种形式,一是吹打乐,即指在乡间做红白喜事仪仗队的班子;二是唱“八音”,是一边演奏,一边唱;第三种就是锣鼓柜。随着历史变迁,前两种已基本消失,而保存至今的,主要是锣鼓柜。锣鼓柜又称八音柜,柜前后装有抬杠供两人抬柜只用,柜上装有小鼓、铜锣、铜钹、木鱼等敲击乐器。八音锣鼓多是乡村婚嫁喜庆或民间艺术巡游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。表演时鼓乐齐鸣,锣鼓喧天,场面气氛热闹。锣鼓柜的主要特点是用大小唢呐模仿生、旦唱腔,用乐器演奏戏曲;而且一定有一个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的“柜子”,用来装或挂锣鼓。表演时既可以坐下来,也可以抬着锣鼓柜巡游表演。一个完整的锣鼓柜“班子”,少则十几人,多则二三十人。主要包括锣鼓、镲、唢呐、二胡、土提琴、三弦、月琴等乐器手。巡游时,有四人负责抬锣鼓柜,另有数人举帅旗、打罗伞,帅旗在前,罗伞在后,中间是锣鼓柜。

土改时期八音锣鼓在三水乡村最为鼎盛,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解放后,尤其是文革时期破“四旧”,这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现在已经日渐式微了。